分析家电厂商、电商、家电卖场之间的博弈

最近围绕家电企业、电商、家电连锁卖场的新闻不断,有人说家电连锁卖场已死,有人认为家电连锁卖场最终会沦为体验店。不过种种想法目前还处在设想阶段,并没有成为现实。然而有一个趋势是显而易见的,家电厂商的合作对象正在发生变化。

  过去家电厂商主要依靠家电连锁行业这一渠道与销售挂钩,如今由于线上成本低于实体卖场,电商们胃口大增,采购量直线飙升,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线下实体店产品滞销,不得不打折抛售。

  笔者曾经采访过一些卖场人员,都直言如今生意冷清,很多柜台都无人问津。电商火爆的原因在于价格便宜,最先形成价格优势的是淘宝私人卖家,后来是当当、京东等电商的崛起。再者线上产品价位一目了然,消费者只要点击几下鼠标就知道高低不同。这和实体卖场价格彼此保密有着显著的差别。

  线上价格能有如此优势取决于实际运营成本和采购价格,目前来看电商的运营成本要低于家电连锁卖场,柜台租赁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,其次还有人力的支出费用;而电商则可减少如此不必要的开支,从而在运营成本上占据不少优势。在采购价格方面,电商的采购价格正在逐渐接近实体卖场,虽然长期以来连锁卖场有渠道优势,但在目前电商扩展地盘的情况下优势正在逐渐减少,再加上电商物流成本的降低,即便采购规模不及连锁巨头,成本亦在降低。

  如果说家电连锁卖场已死现在来开有些言过其实,电商的优势不外乎价格、配送服务,除此之外在体验、支付手段方面甚至还不及连锁卖场。最近又看到不少消费者投诉电商服务出现的问题,甚至有商品掉包、配送丢失的情况出现,侧面上也反映电商这条道路还远远未达成熟阶段。如果家电连锁卖场在价格上能和电商做到大略的一致,甚至相同,那么电商还有什么优势可言?因此笔者论断目前唱衰实体店还为时尚早。

  眼下就有苏宁易购在北京开辟试验田,提出“线上线下同价”模式,有分析认为苏宁这么做是在逼宫供应商,对供应商进行砍价,从而迫使供应商提高对京东商城的售价,这就是一种变相的制约。不过采取这样的手段效果如何还未可知,不过有一点是可以预见的,那就是家电卖场必然要做出改变,否则将会被淘汰出局。

  大家都知道如今电商价格战境况惨烈,刘强东最近称大家电毛利率三年为零,显然这种营销方式是不可持续的。未来电商格局确立之后,线上价格必然反弹,电商的话语权也由此加强,议价能力也会高于过去,原先厂商、经销商之间的博弈又会在厂商和电商之间展开。而不少厂商也在扩展自己的渠道,包括自身也在设计电商领域,比如海尔商城就是一例。这种供销模式被称为F2C(factory to customer),有人认为厂商应该走这条道路才能避免被盘剥,其实提出这种说法的人并没有深入去研究问题。

  首先社会环境和产业发展已经决定了整体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,不会有任何一个企业会涉及从生产到流通的任一方面,而强烈的行业竞争也限制了企业对行业的整体控制。因此,海尔、格力、创维等等厂商虽然也在经营渠道销售,规模都做的不大,更不可能和苏宁、国美相比。同时厂商做供应链的下游的目的还是反哺生产这一环节,产品的设计、研发、生产才是企业的立身之本,这也客观张制约了厂商无法把销售做强。